养生e站 | 秋高寒露时 运动讲究多
寒露节气后,运动方面也应有所调整,适合的运动有慢跑、登山、散步;天气不好时,可在室内进行柔和的拉伸运动,例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或瑜伽等自己喜欢的运动。
寒露后晨起气温低,运动时间不宜太早,运动量不宜过大,在全身微热或微微出汗时可以停止运动。
寒露后运动有哪些讲究
秋季运动,各种项目可任意选择?
寒露时节,秋高气爽,非常适宜健身活动,放松身心,爬山、慢跑、骑行、球类运动等都会带来非常好的健身锻炼效果。但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锻炼主要以提高身体机能为目标。秋天气温适宜,青少年可多选择跑步、打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度。
中年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变弱,爬山等加强心肺功能的运动是不错的选择。秋季爬山,气温变化较大,能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爬山时还可以登高望远,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温暖阳光。
老年人秋季适量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坚持每天走路可以改善新陈代谢,增强人的抵抗力。打太极拳较为平缓,可锻炼腿部力量以及身体的柔韧性,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秋高气爽,适合大幅增加运动量?
相比于夏季和冬季,秋季时人们运动更畅意,所以会看到很多人在户外或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其实,突然大幅增加运动量的做法并不科学。
虽然秋季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但也需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养生的角度讲,秋季人体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要保持好一定的运动量,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身体损耗大。如果运动强度过大,可能会出现肌肉和关节损伤,或出现头痛、头昏、胸闷、心悸等诸多不适应,甚至会因运动量过大而患上痛风等症状。
所以秋季应选择运动量适当,以轻松平缓的方式来锻炼身体。特别是老年人每次锻炼时最好都能使身上有发热的感觉,稍微有汗就停止。
秋燥加重,运动锻炼后立刻大量补水?
寒露后秋燥明显,运动健身时通常会消耗身体的大量水分。很多人锻炼后往往会立刻大量饮水,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运动锻炼补水也有讲究。
通常来说,身体在运动过后往往短时间内还处于兴奋状态,心跳速度也没有恢复平缓。因而饮水时需要尽量保持速度平缓,最好是可间歇式地分多次饮水,这样才能让身体器官有序地、充分地吸收水分。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运动前、运动中、还是运动结束后都不要喝过冷的水,以免对肠道有太大的刺激。如果进行的是高强度的运动,则需要补充一些运动饮料,其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和能量能适应体育锻炼者的生理特点和格外营养需求。
温度适宜,运动不需要保暖?
许多人可能认为,运动起来就不会感到寒冷。但其实,大家感觉到人体在锻炼中产生较多热量的时候仅仅是运动中段,而在运动的前后阶段还是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
尤其是寒露后中秋时节,早晚时段天气转凉,因此锻炼身体时也需要注意保暖,运动后如果穿着被汗湿透的衣服在秋风中停留,非常容易着凉感冒,所以秋季运动保暖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寒露时节适合的运动
健走、慢跑
寒露前后温度变化大,可选择健走、慢跑等缓和运动,能够活动全身肌肉,也能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从而加强自身抵御严寒的能力,避免引起风寒感冒。
登高
寒露时节正是适合踏秋登山的好时候。登高、郊游能增加人体的肺活量,有助于增强心脏等内脏器官功能,并使肢体肌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的都市人群,尤其是久坐伏案的上班一族来说,于周末闲暇之余登高畅游更能调节紧张的情绪,在感受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同时,达到放松身心、调畅情志、强健体魄的目的。
寒露运动注意事项
不宜剧烈运动,注意保暖
寒露时节昼夜温差大,当温度较低时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呼吸时损伤呼吸道,同时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以免感染风寒、伤及肺阴。
做好登山准备,安全出行
登山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登山速度不宜过快,并适时休息,保持体力,应选择宽阔平稳的路径行走,下山时速度也不宜过快,以免脚下失稳关节扭伤或摔倒损伤。年老体弱、关节不利之人应尽量避免登山活动。
来源:益延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