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孩子心理疾病怎么会导致无法走路?

小布丁 2023-10-09 15:42:02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党中央、人民群众、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关注的焦点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近年来,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在上级各级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通过院内精神卫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心理病房也运行1月余,接诊病患20余人,医务人员真正在用实际行动来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运行这1个月的时间里,3位不能走路的“小天使”住院接受治疗。他们在住院前因各种原因没有办法独立行走,到综合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均未查出器质性疾病的问题,随后辗转来到顺义妇儿医院心理病房住院。经过科室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等多方位的治疗和疏导,有2位“小天使”已经完全恢复行走的能力,有1名家长简单搀扶也能独立行走。看到康复的孩子们,医护都非常欣慰,家长们也难掩喜悦之情,一同住院的其他家长也感到非常神奇。怎么孩子前一天还不能走路,几天的功夫就跟没事人一样了?家长们也感叹心理作用的强大。在这其中的一个孩子自幼没有父母的照顾,是姥爷一手带大,心理科的医护人员用真诚的言语、精心的照料、耐心的呵护温暖了这位“小天使”,让她恢复了以往的活力与笑容。

接下来顺义妇儿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姜涛就来和您聊聊,心理科常见哪些疾病可能导致没有办法走路?

1.分离性运动障碍:分离性运动障碍是常见的形式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肢体的全部或部分丧失运动能力。瘫痪可为部分性的,即运动减弱或运动缓慢;也可为完全性的。可有突出的各种形式和程度不等的共济失调,尤以双腿多见,引起离奇的姿势或不借扶助站立不能。也可有一个或多个肢端或全身的夸张震颤。表现为近似于以下疾病的任何形式:共济失调症、失用症、运动不能症、构音困难、异常运动、瘫痪。

2.木僵:木僵指的就是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完全抑制或者是减少,并且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语,不动不食,面部表情的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果不予治疗可以维持很长的时间。轻度的木僵称为亚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答,唤之不动,表情呆滞,无人的时候能够自动进食,能自动解小便,木僵状态分为:

(1)紧张性木僵:紧张综合症的一个常见的运动性抑制状态,木僵程度不一,轻时言语、动作、行为减少,呈亚木僵状态,严重时运动完全抑制,呈典型的木僵状态,僵住不动。在木僵的状态情况下他的肢体也可以任人摆布,这种叫蜡样屈曲。有的也会称空气枕头,但是患者的意识是清晰的,事后能够回忆而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2)心因性木僵:是在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创伤之下出现的普遍性地抑制,病人的活动显著减少、呆滞、缄默、拒食,甚至出现僵住的状态。可能会出现心悸,面色潮红、苍白、出汗、瞳孔变化,一般的可能会有轻度的意识障碍。

(3)抑郁性木僵:是因为急性的严重抑郁引起的,患者表现为极端的迟钝,呆坐不动、卧床不起、缄默不语、情绪消极悲观。木僵后可能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病人的表情姿势和内心体验往往是一致,常见于抑郁症。

(4)器质性的木僵:主要见于脑炎、脑肿瘤、癫痫、脑外伤,有时呈木僵或亚木僵的表现,患者有一些相应的器质性的疾病的病史和体征。

3.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它导致肌肉异常收缩和持续性肌张力增高,进而造成异常姿势或运动。在精神心理科有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可能导致肌张力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活动受限、局部肌肉强直、痉挛等表现。

文/心理科病房 姜涛

来源: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中心

编辑/韩世容

本文标题:孩子心理疾病怎么会导致无法走路?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176587.html

本文阅读94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