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薛礼还乡》中的俄狄浦斯的故事是一部中国文学的经典戏剧(《薛礼还乡》中的俄狄浦斯故事)

小糊涂 2023-12-18 09:23:01

《精神分析在中国》
名媛
mints 编译

3.2 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通过自我分析,展示了他对父亲的矛盾心理和对母亲的爱,并通过对病人的分析,形成了他的俄狄浦情结理论——婴儿对异性父母的欲望和对敌对父母的仇恨。根据他后来的观察,他完成了俄狄浦斯情结的概念,其中还包括婴儿对同性父母的深情态度,以及婴儿对异性父母相应的嫉妒和敌意。他认为这两种倾向是辩证共存的。

为什么弗洛伊德给如此复杂的心理现象起了希腊悲剧人物的名字?婴儿时期的具体冲突与俄狄浦斯国王的联系似乎与任何明确的理论考虑都不一致。弗洛伊德在给他的第一批弟子的信中更频繁地使用了“父亲情结(Vatercomplex)”一词,而不是“俄狄浦斯情结”。(这一用法突出了他对儿子的立场的关注,而不是三角关系中的其他两个成员。)通过给情结起了一个希腊神话中英雄的名字,弗洛伊德表明他的理论大厦深深地融入了西方文化遗产。用一个文学传说来描述一种普遍的心理情结必然会引起争议,因为神话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与弗洛伊德所强调的不同:例如,俄狄浦斯和狮身人面像之间的关系——一个拥有缪斯女神的创造者——可能表明俄狄浦体现了人类对知识的探索。

在中国文学中,确实有一个俄狄浦斯的故事——一部中国经典戏剧《汾河湾》,也被称为《薛礼还乡》。薛礼,或称薛仁贵,是唐朝的一位历史人物。他最初是一个贫苦的耕田人,后来成为一名名将,在妻子生下儿子前不久离家奔赴战场。儿子独自与母亲住在山里,长大后靠打猎养活母亲。18年后,父亲从战争中归来。他在汾河遇到了一个小伙子——他自己的儿子射鹅、刺鱼。他们进行了以下对话:

薛(向小伙子打招呼问):你一箭能射倒多少只鹅?

男孩:一箭我能射倒一只鹅。

薛:为什么,这没什么特别的!我一箭就能射倒两只。

(男孩不相信,但他说他很乐意学习如何做到这件事。)

薛:把你的弓箭给我,你就会看到的。

男孩:鹅来了。

薛:谢谢。(旁白,唱着)啊,他掉进了圈套。他的生命像箭一样飞逝。

(他开弓了,孩子倒下了,被老虎叼走了。)

薛:我本可以放过这个孩子,但像我这样的士兵,绝对不会这样做——让一个拥有我擅长的武器的、如此优秀的神射手活着手。”

在父子之间的竞争中,父亲通过射杀儿子而获胜。父亲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强大、背信弃义、嫉妒心强的人,他会做任何事情来阻止别人——甚至是他自己的儿子——超越他的权力。这段话还暗示了“父亲不愿意让儿子长大;他不愿意被他挑战。”老人杀死了箭法比自己好的年轻人,却不知道这个男孩是自己的儿子。当他到达他妻子的家时,他发现一个男人的鞋子,并变得愤怒。尽管他有暴力和暴政,但当他从妻子那里得知他杀害的年轻人是他的儿子时,他就心碎了,失去了知觉。在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在父亲回家的路上,在十字路口杀死了他的父亲。中国的俄狄浦斯故事也发生在父亲回家的路上,但尽管两个故事的背景惊人地相似,但解决方案却不同,因为在中国的俄狄浦斯故事中,是父亲杀死了儿子,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中国的俄狄浦斯故事不是以弑父为结局的。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中国版本的重点是儿子害怕来自父亲的阉割恐惧(fear of castration);希腊版本的重点是儿子面对阉割威胁时的杀气(murderous resentment)。事实上,在这两种情况下,杀人都是在当事人不知道其亲属关系(kinship)的情况下进行的。然而,可以说,中国的俄狄浦斯故事更适合中国家庭的父权结构(patriarchal structure),在这种结构中,等级制度(hierarchy)不允许幼儿个性的成长。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