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男性在家庭关系中为何会对女性朋友施暴(为什么男性在亲密关系中会对女性朋友施暴)

小布丁 2024-01-23 19:26:32


暴力行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无法容忍的。然而,我们却发现,我们时不时地都在经历这样的过程。

对于暴力事件的定义,它可以是语言层面的,也可以是举动上的,比如,造谣,诋毁,扔东西,发脾气,严重的就有身体击打,监视,骚扰等等。只要是这些行为会对他人产生伤害性的、令人痛苦的结果,都是属于暴力事件。

而其中,亲密关系中的暴力事件是近几年来大家越来越关注的。毕竟,当我们经常听说一些事情之后,我们会忍不住想要去弄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好比夫妻之间的关系,有的相濡以沫几十年,都不曾有过口角。而有的人则是三天两头地大干一场,到底什么样的人会在亲密关系中变得十分易怒,失控呢?当冲突爆发之后,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防止暴力循环,消除痛苦呢?

在这本书中,来自以色列的资深家庭暴力治疗师亚尔.阿普特,用自己在性别研究领域30年的研究成果,分析男性施暴者背后的复杂心理和社会影响。他用30年的时间,为监狱、社区机构等有过暴力行为的男性提供治疗,梳理了临床社会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对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行为进行分析。

可以说,这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的家暴防治手册,教会我们所有人识别和摆脱家庭暴力。这也是一部应对亲密关系危机的指导书,带着我们探讨冲突爆发背后的情感驱动,学会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亲密关系。

从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想要解决亲密关系中的暴力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对施暴者的心理进行研究,知道当他们出现这一行为时的情感驱动,从而走进他们的心里。

01为何暴力无法终止

作者在开篇的第一句就列举了一个他自己一直以来都无法回答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男性施暴者会对他们的伴侣施暴?”毕竟,从人与人的亲密关系来看,能够成为伴侣,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比陌生人多了一份情感的。而相比较于因为憎恨或者厌恶产生的暴力,亲密关系中的暴力更是无法理解。然而,我们又经常看到,家庭中也是暴力的发生地。

所以,原本是有感情基础的人,为何会在亲密关系中出现暴力行为呢?作者的研究表明,男性在家庭关系中会对女性朋友施暴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①责备受害者,声称是由于对方的行为或者言语导致了暴力;

②这是他们展现权利和控制权的表现,目的就是让对方感觉到无助,甚至是低自己一级;

③代际传递。

这三个原因乍看之下觉得很不可思议,然而这样的动机却无数次地上演。

对于第一个原因,但凡你接触到的人是一个没有责任,没有担当的人,那么不管对方如何解释,这样的暴力动机都会形成。

而第二原因,其实和一直以来形成的“大男子主义”有关系,毕竟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女性的社会地位确实很低,对于男性存在着依附的心理。然而,当下的环境却变了,但是观念却还没转变得很彻底。

对于第三个原因,在作者帮助的很多人中,在给予他们治疗的过程中,在问到为何你们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时,他们当中的不少人提到,因为他们的父亲就是这样对待他们的母亲的。而再往前追溯,他们的爷爷也是如此。所以,从小的耳濡目,让他们觉得,在家里对女性朋友动手,并不是什么大事。

另外还有一个让暴力始终无法终止的原因就是,暴力循环。这样的场景我们在电视剧中也会看到,剧中的男子打了女子,体力悬殊之下,女子被打得不轻。之后,女子很生气,想要和男子分开,男子却在那个时候表现出另外一面,不停地道歉,不停地下跪,为的就是告诉对方,自己并不是有意的,只是当时气疯了。之后,任劳任怨地让女子处置,女子觉得道歉态度诚恳,或者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就原谅了男子。

我们也曾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家暴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所以在一段关系中,男子觉得道歉可以挽回,那么接下来就会继续如此。

所以一个人,并不是说学习成绩好,他的人品就会好。同样,一个人,也并不是别人说他性格很好,这个人就很好。

暴力始终无法停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人的心理层面的因素。


02群体治疗,其实是营造一种非暴力的环境

在作者他们对那些有暴力倾向的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他们最经常用的就是一种叫“群体治疗”的方式,这是一种相较于“个体治疗”的方式。

很多人在一开始被送到心理医生这里的时候,他们并不配合,而且强烈要求进行单独治疗。但是根据作者他们的观察发现,他们拒绝群体性活动,始终是拉不下面子,还有就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在外人面前袒露情绪。

然而,就像前面提到的原因那般,在男性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都是被教育要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要坚强,不能软弱,遇到事情不能像女孩子那般哭哭啼啼,要学会独自去消化一些情绪。而治疗遵循的步骤就是,让成员之间建立熟悉的环境,然后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引导,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因此,对于那些接受治疗的男性而言,这是一种打破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的方式。

除此之外,原因当中提到,男性对女性使用暴力是一种习得性的行为,他们的做法来自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或者接收到观念。而今,群体性治疗,把他们聚集在一起,说出自己面临的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听听旁人的看法和建议,听听专家的分析,其实也是在打破他们以往的认知方式,告诉他们,原来当他们的情绪需要发泄的时候,还有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而“群体性”的氛围,让他们觉得,原来还有人和我一样,不仅只有我自己需要看心理医生。面对问题时,不采用暴力的解决方式并不是因为我懦弱,而是我习得了理性和尊重。

这就好比,学生在学习时候,我们一直强调的班风学风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如果你身边的人都在认真学习,而且一直都在努力寻求解决难题的方式,同学之间有商有量,身为其中一员的你,不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吗?

道理其实是一样,想要改变这种暴力发生的土壤,需要从一个大环境开始改变。只有当人们打从心里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非理性的,并且在出现症状的时候,主动寻求帮助。未来,才有可能真正地改变现状。


03对暴力行为的干预,任重而道远

然而,想要真正做到这件事,任重而道远。先不说全球有那么多个国家,那么多个民族,单单从历史环境来看,有的甚至穿越了千年。因此,当下的我们,找到了暴力发生的源头,却依旧没法一下子就制止了这种现状。

第一个难,就是关于“暴力行为”的界定难。根据书中所给的概念,但凡会给对方造成伤害的,都属于这一范围。所以这样的范围很广。

第二个难,就是观念上的难。亲密关系中的暴力行为,曾经是家里的私事。对于男性而言,他们会觉得在外面打人是犯法的,在家里对妻子的类似行为却认为不会犯事。所以,在书中的很多案例中,当妻子报警后,或者是对丈夫提起诉讼之后,他们依旧觉得妻子太小题大做了。

第三个难,则是当事人自身的问题。很多人都是被抓进监狱了,或者是被起诉了,才会来到咨询中心这里接受治疗的,他们并不是主动来找心理医生的。所以在他们的潜意识之中,他们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做错了事。

所以,想要治疗成功,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养成男性的同理心,同理女性朋友遭受的伤害,了解她们的脆弱,或许还有可能,让一个人真正地回看过去的自己所有的行为,才有可能打从心里发生一些改变。

但是,这样成功的案例,终究太少。

好在,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当下的女孩子们也在努力地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会选择一味地忍气吞声。

相信,未来,那种打从心里相互尊重的,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会到来。但是对于目前社会中,我们仍时不时地听到关于家庭暴力的报道,我们依旧会觉得心痛。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来自社会层面的普及,从自身做起,从这一代人做起。

未来,我们才有可能像我们期待的那般到来。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