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心理聊吧|亲子关系如何消除“窒息感”

小葡萄 2024-03-06 09:44:48

继《欢乐颂》中樊胜美母亲、《都挺好》中苏明玉母亲之后,《烟火人家》中李衣锦母亲,为荧屏奇葩母亲形象再添经典一笔。这位令人窒息的母亲在与女儿的相处中,随处可见比较、不信任、强势等生活细节,在社交媒体引发众多网友讨论。如何避免没有边界感的亲子关系?记者采访了心理专家。

极品母亲,没有“精神断奶”

剧中孟明玮对李衣锦的爱与控制,不留一点喘息的空间,让追剧的许多网友憋屈到弃剧。有网友表示,李衣锦见一次母亲就要被气到要做心理咨询。小时候生病落下残疾、丈夫对家庭不闻不问,孟明玮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

剧中出现了各种奇葩细节。诸如,虽然女儿快三十岁了,孟明玮还是执意为李衣锦买她认为李衣锦会喜欢的衣服,要求李衣锦去理发,后来索性直接动手给女儿剪起刘海,剪成娃娃头;孟明玮表达对女儿的关心,一开口就是贬低的言辞,动辄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优秀;看不上女儿在儿童剧院的工作,一心希望她回老家当老师,为此不惜托人留名额,甚至还自作主张打电话给女儿的领导,直接帮她辞职;看不上女儿找的男朋友,逼对方离开女儿,然后以自己生病为借口,骗正在工作的女儿赶去相亲……让许多观众吐槽不已的是,孟母这种事无巨细、近乎病态的控制欲,不仅侵犯母女之间的边界感,也把李衣锦推向崩溃的边缘,满溢的负面的情绪,许多人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

极端化的角色制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吸引观众眼球。剧中孟明玮可怕的控制欲,出发点虽是爱女儿,也与她自己的原生家庭、人生经历等息息相关。她既担心李衣锦重复自己的命运,又不自觉地要求李衣锦遵循传统女性的路径,去成为一个“好女儿”或“好妻子”。采访中,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正高级心理教师、江苏心育名师杨静平告诉记者,剧中这位母亲无孔不入地对孩子边界的侵犯,其实源自这个母亲没有完成“精神断奶”,小时候自己的母亲像“大家长”,自己成为母亲后,也把这种控制加诸自己的孩子,跟女儿也没有完成“精神断奶”,这是一种失败的代际传承。

令人窒息的亲子关系,

需要有人重建规则

母亲没有觉醒,而是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跟女儿相处,但第三代女性觉醒了,这是两者之间亲子关系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李衣锦对母亲说:“无论以前发生过什么,我都不会让你、也不会允许你,再影响我以后的人生。”看到这里,观众总算舒了一口气。

杨静平表示,“李衣锦认为,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但也不排除,因为母亲逼得太紧,孩子会采取一种轻率的反抗方式。其实观众觉得她选择的婚姻对象并不理想,他的原生家庭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母亲杀死酒鬼父亲。这两个孩子结合以后会怎样,不知道。但在我看来,李衣锦虽然觉醒了,但也无法理性平和、相对从容地去看待自己的人生问题。”

分析电视剧中所展现的亲子问题根源,从女性成长的角度来说,“精神断奶”很重要。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自我分化开始进行,个体将自我从其情感所依附和寄托的家庭系统中分化出来,也能够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对个体的心理成熟和健康而言,自我分化很重要。很多自我分化失败的父母,都会表现出极强的控制欲。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需要陪伴,也需要独立空间。在原生家庭的问题上,现代人有很多机会可以进行自我觉察和自我教育。一旦你学会了识别和调整那些根深蒂固的家庭模式,就能推动自我分化的完成,促进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改善,让自己的生活进入一种正循环。杨静平认为,令人窒息的亲子关系,需要有人去主动改变,年轻人拥有独立面对自己人生的能力之后,需要凭借理性去帮助家人重新建立双方感觉适宜的规则。

理解“极品”母亲,

用沟通消弭窒息感

孩子无法选择父母。对于徐帆出演的母亲孟明玮,杨静平认为,这样的母亲“觉醒”不容易,年轻人也需要抱有理解。“所谓奇葩母亲受到特殊时代背景和原生家庭的影响,她们无法建构经过文明洗礼的现代女性的主体意识。现在男女平等,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人生主体,享受时代红利的同时,我们可以对越界的关系说不,重新建立新的家庭规则,但我们也不要放弃与抱有旧观念父母之间的沟通,努力把伤害降到最低。”

杨静平表示,生活中可能不会遇到这么极端的案例,但这其中也有现实案例的叠加。现代人也需要对类似孟明玮这样的母亲抱有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在外部的支持下变得健康,找回合理的边界与尊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用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家庭规则,替换不适合当下时代背景的“令人窒息的方式”。杨静平表示,当下众多有一定教育基础的家庭,都会用平等沟通的方式处理亲子关系,就像剧中梁静出演的母亲,和女儿陶姝娜的闺蜜式相处,令不少观众直呼:“这是‘梦中情妈!’”她俩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孟明玮和李衣锦这对母女带来的窒息感。

令许多观众产生共情的是,生活中“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很常见。杨静平说,剧中亲子之间的分歧也多多少少折射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大部分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理解孩子独特天性,与孩子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有很多纠缠,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人生经验去走,不相信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出路,年轻人有自己的成材方向。家长过度越界,让年轻人呼吸不过来,孩子很难健康、幸福地成长。所以,父母如何跟年轻人沟通,在给出建议和经验的同时,又不带来“窒息感”,这很重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本文标题:心理聊吧|亲子关系如何消除“窒息感”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201671.html

本文阅读59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