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

小蜜蜂 2023-11-28 12:05:13


读不明白,就一起读明白。

有弥心理读书季,7个线上读书小组同时开展,将读书进行到底。让我们在专业咨询师的带领下,将书籍理论与现实结合,让晦涩的内容不再艰涩难懂。同时,小组的形式也营造了交流讨论的氛围,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对人生的理解,将为我们呈现更广阔的学习视野。


理论学习

在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路上,理论学习是我们绕不开的必经之路。

这次的线上读书小组,我们请到了有着11年从业经验的张聪老师,她的咨询时间可是长期紧张的。本期读书会,张聪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

这本书将大众从对精神分析“更多时候谈论原生家庭和母婴关系的惯式”的误区中释放出来,将精神分析贯穿整个生命历程,包括孩童、潜伏期、青春期甚至是晚年。它能够帮助专业人员扩展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对精神分析爱好者也较为友好,书中引用的案例,非常鲜活,能够帮助读者更进一步地理解观点。

带领者张聪老师说:和15个人一起去探索和感受一个人从婴儿期到晚年的历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许我们阅读的不仅仅是理论,同样也包括阅读关系。一辈子很长,我们可以一点点地去体会,一辈子很短,短到10次我们就可以“从生到死”。

心理学发展史上,依恋理论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书作者约翰·鲍尔比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受到儿童期与母亲形成的依恋模式的重要影响。儿童发展中的哭闹不休、入睡困难是否是依恋关系可能出现问题的一个表露?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反复离开咨询,是否可能是内在依恋关系在起作用?我们可能会在他的这本《依恋三部曲第一卷:依恋》中寻找到相应的线索或答案。

带领者姬磊老师说:都说家是安全基地、家是安全港湾,但当创伤发生的时候,这个应该安全的地方可能会变得不安全,又或者在某个时刻,这个地方在心里开始变得不安全了。那么,这个时刻发生了什么?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一般会回溯,这次我想带着大家从另外一个视角——发展的角度看看,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发生了什么,会让一个孩子觉得家变得不安全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这本书可能是依恋理论和当代主要的精神分析流派理论全面比较的出版物里、最通俗易读的作品了。读这本书就像是逛一座精神分析的博物馆。

在其中,我们能找到各个流派的主要理论和依恋理论的横向对比。联系是什么?分歧在哪里?它们都各自擅长解决哪个方向的问题?读完这本书,答案自明。它简直就像是为临床应用量身打造的神器。

带领者许子为老师说:参加这个读书小组,首先,你会收获一个读书会。“读”,《说文》的解释是诵书。这次我们首先回归本意,要逐句读出声。

其次,你会收获一个更放松的氛围。在这里,没有提前预习这一步。因为我们坚信“懒”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信?想想洗衣机和电饭煲是怎么来的?

然后,你会收获16次和自我、本我、超我同时接触的机会。因为每次都会有逐字读的环节,还是轮流的。这个过程里可能会包含各种情绪体验,包括但不限于社死感、愤怒、羞愧和自信等等。

最后,你会获得一帮风雨无阻来讨论的、混合有强迫特质和依恋情感的小伙伴。


《曾奇峰的心理课》是曾奇峰老师总结了30年临床经验、历时1年打磨的首个大众实用心理课。

精神分析这门学问,被曾奇峰老师讲出来,总是意犹未尽、欲罢不能。读他的文字,不是被禁锢在那些听起来生僻晦涩的专业术语中,而是有一种解脱的自由感,可以呼吸,也可以思考,深刻而浪漫。也许一个人只有专业到骨子里,才能感受到文字和生命深刻在一起的那份自然、老道和天真吧。

带领者乔子芯老师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们以书为介,以人为本,让书中的语言和智慧,至少在某一刻,变成个体真实的经验。这种经验需要在思想的碰撞中、关系的连接中产生,这个经验的魅力在于不经意间已经在生命某处播下了种子,它也许会让你的整个人生变得熠熠发光。让我们在深处相遇,浅处开花!



个人成长

《创伤与复原》是一本认识和疗愈创伤的入门书籍,内容相对通熟易懂,是心理咨询师的必读书目之一。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这本书将帮助你深入理解来访者心理创伤的本质,并提出有效的方法来辅助咨询。

对于创伤受害者来说,你可以在本书中获得理解和共鸣,更加深入地洞察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获得有效的帮助。

带领者刘高乐老师说:当我们用创伤的视角看待过往和现在的经历中的反应时,深刻便发生了。我们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知道关于创伤的疗愈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方法,它不是无法摆脱的,我们可以从创伤中走出来。创伤将成为个人成长史的一部分,不再是最重要的部分,也不会再在无意识中驱动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女性成长

《论弗洛伊德的<女性气质>》的内容涵盖女性气质、身份认同、女性气质与俄狄浦斯情结、自主性和女性成熟、对女性气质的拒绝与误解等维度。这也是一本严肃、晦涩的专业书,对于心理咨询的从业人员,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视角,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也促使我们更好地帮助和理解咨询工作中的女性来访者。

带领者刘金红老师说:这是一场探索女性内心世界和自我身份之旅,没有明确的答案,拥有哪种观点是对我们感性的考验,这本书是为有感之人而存在的。


亲子教育

《冲突背后的冲突》是一本深度解析内心世界冲突的书。它运用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揭示了每个人的内心冲突原始模型,诠释出童年期形成的内在冲突雏形及烙刻一生的核心关系模式。

每个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在演绎着三角关系,作为父母,只有尽早地了解俄狄浦斯的三角冲突,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内心的冲突,将那些不良的感受化解、转化,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带领者吴建华老师说:让我陪着你们一起,去发现俄狄浦斯三角背后的运作机制,彻底看透潜意识中的亲子冲突奥秘,用觉醒的力量为自己和孩子缔造幸福人生。

编辑 | 大虾

——阅 读————

本文标题: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188273.html

本文阅读99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