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齐心协力,共同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小淘淘 2024-03-13 12:08:10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人生成就和幸福的重要基石,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更是从多个方面对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作出了部署。

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性格是起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成熟于社会,这是一个孩子性格成长的三个步骤。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事,也是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首先,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家庭的成长环境都直接的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很多家长自认为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认为只要钱给到位,物质不缺乏,那就没问题了,殊不知这样的放养式培养方式很可能为孩子埋下心理不健康的隐患,更有甚者有的家长爱则宠之,恨则打之,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因此,加强家庭教育,注意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就至为重要,家长应该言传身教,尽量在家庭生活中进行正能量的传播,不能给孩子灌输读书无用,金钱至上的消极错误的思想认知,生活中少责备多鼓励,少抱怨多陪伴,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让孩子在被爱和被尊重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同时,学校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倡导全体教师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切实转变分数至上的观念,让孩子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安排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社团活动、适时安排各种劳动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上好每一堂劳动技术课和生命健康课,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更多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切实发挥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引领疏通和指导作用,营造文明友爱的校园环境。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活动中、课外活动中、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总体工作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活动中、课外活动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和各科教学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和家庭、学校关系密切,更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做了明确和严格的规定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方面的内容,可见,社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社会各界都应关心关爱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形成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都是在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全社会的“保护网”为青少年创设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总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时期,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此,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齐心协力以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关注、关心、关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

(长春市第五十三中学 赵焱)

本文标题:齐心协力,共同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203084.html

本文阅读86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