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

跟着《黄帝内经》学养生

小葡萄 2024-03-03 19:31:48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段极美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就浅显易懂了: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复苏季节。天地之间充满生机,万物欣欣向荣。人应该调整自己的作息,晚睡早起,信步户外,散开束紧的秀发,舒缓身体,生发心志,让内心充满生机。助生而不杀伐,给予而不夺取,奖赏而不惩罚,这些都是迎合春天的生发之气,这是春季的养生之道。
如果违背了这些,就会对肝气带来损伤,肝主木,木主生,伤了肝气,阳气就会减少,到了夏季,阳气少的话,人体就会发生寒变,体内脏腑就出觉得寒凉,出现这个现象,完全是因为阳气不足,无法提供给夏季更多能量的缘故。



这段话不仅介绍了自然界春季的自然变化和气象特征,还介绍了人们在生活起居、精神情志等方面应采取的养生方法,同时指出自然界的春季与人体的肝脏相应,如若违逆养生之道,则会引起肝脏损伤,亦有可能在夏季影响人体心脏功能的强健,出现寒性病证,或是造成生长发育不足。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和方法,介绍以下春季养生的具体措施。

夜卧早起、预防春困

《黄帝内经》认为春天应当“夜卧早起”,晚上睡眠的时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超过十一点。也就是说,在子时(23:00-01:00)前入睡,早晨可以早点起床,大概6点左右就可以起床了,以顺应春季万物生发的自然规律。

做好春捂、预防春温

《黄帝内经》中的“春三月”指春季的农历正月、二月和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陈”就是旧。“发陈”指的是推陈出新。春天的时候小草破土而出,树也冒出了嫩芽儿,这就是发陈的意思。
人体也有一个这样的发陈的过程,经过一整个冬天的闭藏,到了春天之后身体开始疏泄腠理。此时我们的汗毛孔已经张开了,这就是所谓的“发陈”的意思。汗毛孔张开,气血腠理就打开了,流通了,这时候如果风进入身体,很容易导致得病。
所以说春天要捂,就是捂住身体不让阳气外泄。因为春季的气候很容易有“倒春寒”,春寒时腠理张开就很容易生病,尤其是老年体弱的人,所以老百姓有谚语“春捂秋冻”。



《黄帝内经》这段话提醒我们:早晚温差变动大时,出门可以带件外衣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薄被,避免寒凉伤阳气。春天“发陈”,万物生发,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亦迅速生长繁殖,容易出现传染性疾病
此外,从人体本身来看,由于冬季人们长期在室内度过,在春季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会稍有下降,加之春季人的毛孔腠理初开,所以人体在春季尤其是初春易于感受外邪、引起疫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腮腺炎、猩红热、肺炎等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温病”“春温”。所以要加强体育锻炼,强健身体,增强正气抗邪能力,预防疾病。

户外活动,强健身体

《黄帝内经》认为运动应当“广步于庭”,意思就是在庭院中舒缓的散步。“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这里的“被”是通假字,通“披”,指的是把头发散开。因为古人不论男女,头发都是盘起来的。到了春天的时候,应该让头发披散开,让身体的毛发腠理经络打开。“以使志生”,是指精神意志充满着生机。



春季舒缓的运动是疏通气血的好方法。具体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一些节奏和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放风筝、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术,或不太剧烈的球类运动等,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强健身体。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要做拉伸运动,先充分热身,然后再循序渐进,运动不要过快过猛,剧烈运动会导致汗出过多,气随汗泄,反而耗伤身体。

精神愉悦,陶冶性情

《黄帝内经》认为春季我们的心态应当“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即在春季人们要适应春“生”的特点,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愉悦、舒畅的情绪,避免郁闷、恼怒等不良情志,学会给予,即使有人犯了错,也应避免大怒等不良情绪,以促进人们肝气的生发、调畅。如若出现愤怒等不良情志,可通过与亲朋好友交谈或是赋诗、写日记,或是长跑、打球,闭门大哭等方式,及时让不良情志得到排解与疏泄。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文标题:跟着《黄帝内经》学养生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yangsheng/201343.html

本文阅读91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