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

俗语“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何解?和养生又有什么关系?

小馒头 2024-03-11 19:54:45

养生二字是“得养生焉”转化而来的,这四个字出自《庄子·养生主》,中国自古就有养生的说法。

人有生老病死,为了寻求长生历朝历代的帝王用尽了各种手段,更是服用丹药无数,只想着自己能在多活上几年看看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只可惜人生皆有定数,慢慢的人们开始相信人终究一死,但如果能够多活几年那也是好的,

于是养生成了人们普遍追求延续寿命的方法。

庄子在养生中提到了方方面面,膳食、中医、强身健体,于是民间便流传了四句话:

“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说后面两句才是真谛,道出众人养生的通病?

富不住大屋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富贵了不可贪恋住在大的房子里”,试想一下房子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生活的居所,累了躺在床上睡觉,渴了进到厨房倒一杯水,受了委屈更是逃回家中发泄情绪。

但是古人却认为房子太大会导致人的阳气没办法充盈到整个屋子内,时间长了屋内的主人就会生病影响健康

所以房子不用太大,合适就好,对此还有一种说法是关于项羽的记载。


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

因为项羽打了胜仗,攻破咸阳宫殿后,属下的人都劝解他应该在咸阳城定都开国,毕竟这里是帝王之都对于项羽也是个好的选择。

然而项羽却不以为然,他觉得现在还不是称帝的时机,自己刚刚拿下了胜利要做的应该是衣锦还乡,见见江东的父老乡亲,这也算是报答他们当年的恩情,

更想在江东地界给江东的父老乡亲翻盖大房子让他们可以安然生活。

没想到的是,项羽放弃咸阳火烧阿房宫后,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了,他这一走跟刘邦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刘邦用计挑拨离间了项羽与属下的关系,

逼得项羽不敢过江没有颜面见到父老乡亲,更是举剑乌江自刎而死,最后尸体还被瓜分。


穷不行远路

现在的人都实行穷游穷游,

可是穷游能带来的并不是满足感,远远没有肆无忌惮地游玩来得惬意,现代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古代了。

在古代交通并不便利,家里有钱的雇辆马车,没钱没势的只能徒步走,这时候要是在行远路,那就是妥妥的灾难。

中国有句大悲之话“他乡遇故知”——债主,可见如果真的穷,即使你出远门都可以遇到你的债主,更何况在古代除了肆意压榨你的朝廷,还有在树林里隐藏的“树上君子”

,那个年代都是饥荒遍地,百姓流离失所,为了生存下去“打劫”就是最快的生存方式。

没有钱被打劫,说不定自己的命都得搭进去。


可能有人会举反例:像大唐时期玄奘东游,鉴真东渡为什么就可以“远游”呢?没错确实有真有本事的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达成了某些信仰,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传教,背后更有个强大的国家支持,作为僧人更是以远游作为毕生梦想。

所以如果大家只是普通人,奉劝大家还是不要再穷的时候远行。

老不泄残精

想必大家都听过“老当益壮”这个词,越老越有精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老不泄残精”,这句话的意思是“上了年纪以后的人,就不要费太多的精力去做那些费精气神的事了”。这句话道出了养生的真谛,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这个社会真的浮躁,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太大了,前些天有新闻报道一位父亲因为他三十岁的儿子没有结婚喝药自尽,幸好被抢救及时并无大碍,

评论区却一边倒的同情他的儿子。


总觉得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必要因为儿孙的事情导致自己的生活不愉快。

“中国式”的父母都是这样期许自己的儿女,但是既然儿女已成年,年迈的自己生活的重心更应该放在健康生活上,不要再去做那些费精力的事。


自己每天早晨跑跑步健身,晚上听着音乐跳跳广场舞,这样的生活才是最美的,保持心情愉快,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同龄人中保持最佳。

这就是给儿女们最大的福气,如果再消耗精力跟儿女们争吵,那么双方都会得不到好的结果。

所以在生活上还是希望年迈的父母都能有个安详的晚年生活,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健康上,儿女们的生活自有他们自己的活法,

只有父母健康了儿女们才能放心。

少不食壮火

“少不食壮火”这句话比较好理解它的意思是:

“少年时期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青年人生龙活虎,只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就可以,没有必要吃一些大补之物。”


现在的有些年轻人已经老龄化了,终究在二十几岁的年纪拿起了保温杯。

现在的状况是二十岁保温杯里泡枸杞,而六十几岁的老人冬天下河冬泳,喝冰水强身健体,

本就青春年少却吃一些大补的食物会造成身体机能的超重负荷,对自己的发展是不好的。

有些年轻人更加离谱,白天喝着枸杞水,回家吃个一颗颗的红枣,晚上还要泡泡脚,养生确实是没错了,

但是过度的养生说不定会起反作用。

尤其是一些身体还在发育的青少年,由于父母的溺爱更是胡吃海塞一通,

这样不仅没能让身体健康,反而使身体更加肥胖造成身体负担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


结语

中国是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中医更是我国瑰宝,古代那些叫得上名字来的医圣、医仙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是他们不断实验研究出来了,

几千年的民族智慧是对文化的最大传承。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后面两句可谓是现在人们养生的两大通病,因此,我们要想真正地做到养生,就要顺应天道,顺其自然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俗话说得好,“一切皆有定数”克制欲望,秉持自律,对于吃食上,只要营养安全就可以,心情保持愉快。

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把每一天过好,让自己的快乐感染更多的人,那么你肯定是个长寿的人,也是个最懂养生的人。


富裕了不大肆挥霍,穷了拮据了更不要远行出门,老年人要把精力放在快乐上,而年轻人要营养搭配完善,

这些都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大智慧,更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自信的体现。

本文标题:俗语“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何解?和养生又有什么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yangsheng/202801.html

本文阅读77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