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

养生依节气

小可爱 2024-03-23 19:44:54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地温已稳定升至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

春分防故疾复发

春分是阴阳均分,同时阴气犹存,阳气渐盛的节气,其最大特点是阴阳平衡。春分之后,阴阳平衡可能被打破,故疾最易复发。这是因为从立春起,人体阳气开始从内脏向外走。随着阳气渐盛,大量气血从内向外运行,最容易出现“拥堵”现象,进而引发故疾。防治故疾复发应重在疏导。肝主疏泄,只有保证肝脏的各项功能正常,方可有效遏制故疾频发的势头。

春分当劳逸结合

在生活中我们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工作、娱乐、起居都要适度。《素问》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动”之过度,会损伤肌体;但过度安逸,也会导致气机闭阻,气血瘀滞,亦可致病。不要过久看书、看电视、看电脑,否则易出现血虚不能润目而干涩;不要长时间卧床,否则气机流通不畅,气血瘀滞。久坐会导致肌肉松弛,久站则伤及骨头,行走时间太长则筋骨受伤等,因此养生要保持良好的起居习惯。

春分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

春天多发眼疾,与春季气候条件有关。春季万物复苏,人体内阳气渐旺,但一些人此时依旧喜食牛羊肉或偏好辛辣厚味,导致上火,致眼睛和肝脏一齐受累。多表现为眼睛干涩、发痒等。另外,春天之气为“风”,被风邪入侵后最常见的表现是口眼歪斜,即外风引起面瘫。春季多发的过敏性结膜炎也属于“风邪”所致。

中医认为应从调肝补肾入手来预防和治疗眼病。因为,“肝开窍于目”,只有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才能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肝火上炎,可见双目肿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肝在五行属木,肾在五行属水,水能生木,也就是说肾的气血充足,才能维持肝的正常功能。如小孩的眼睛大都是清澈透明的,因为小孩大都先天肾气足。而老年人的眼睛都是浑浊的,原因就是肝肾之气不足。糖尿病患者受内热影响,肝血不足,眼睛得不到气血滋养,极易诱发视网膜病变,治疗这种病变,需要从调肝补肾入手。

春分要迎风顺气

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当心情不畅时,会影响肝脏的藏血功能,而如果肝气不疏,郁热化火,最终也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如果情志抑郁,肝的疏泄功能就会紊乱,进而肝郁化火,扰乱神明。因此,肝脏疏泄功能的正常与否,与癫狂一证的发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春分前后,要注意避免情绪波动,多做户外活动,将一切烦恼置之度外,不过劳神。迎风顺气、随风送忧。

春分宜清补少浊补

饮食上宜清补而不宜浊补,因为“肝主青色”,应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以养肝。由于冬季进补导致肝脏积聚了大量油脂,需要将储存的热量和垃圾释放、清理出来,肝脏先清理干净了,护肝才有意义。



本文标题:养生依节气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yangsheng/204842.html

本文阅读75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