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母婴

她官宣怀孕,冲上热搜,网友:太不容易了

小蜜蜂 2024-03-16 19:11:12



最近,网上有这样一个话题引起热议:

#未婚大龄女性在职场有多难#

网友@滔滔 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滔滔今年30岁,硕士学历。

跟男友相恋3年。

但她不想结婚,原因是害怕婚后失去工作。

每次男友催她领证,她都想法拖延,害怕因此影响职业生涯。

在这家公司里,她已经做到主管的位置。

她能够想到,只要一结婚,公司肯定会物色代替她的人选。

因为,这件事是有先例的。

她的前领导,之前在公司上升期每天都加班到凌晨,终于一步步带着公司熬了出来。

作为回报,“升职加薪”肯定是有的。

可过了2年,她有了男朋友,又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加班了。

等她刚一结婚,就被公司人事明里暗里探听生育计划。

前领导被问烦了,便跟人事吵了起来,一气之下辞了职。

每每想到于此,滔滔就无比焦虑。

她担心一旦结婚,自己的处境也将变得艰难。

更担心以后的就业前景处处受制。

她曾听见人事透露公司招聘的隐性规则:

那些已婚女性的简历,连看都不用看,直接就被筛出去了。

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说,还得承担她们的生育成本。

这样的职场环境,让滔滔很难下定决心地走入婚姻

有人可能会说:

“这家公司有隐性歧视,那就换一家公司呀。”

但是,别的公司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结婚,原本是一件跨进人生新阶段的大喜事。

但对如今的女性来说,背后却充满了隐形的剥夺和歧视。


如果说“已婚未育女性”的职场壁垒还算隐形,那么“已婚已育女性”的遭遇简直已经摆到台面。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江苏苏州的陈女士,原是一位产康师。

入职3个月后意外发现怀孕,于是开心地将消息官宣给亲朋好友,同时也及时告诉了公司。

她本以为会收到每个人的祝福,结果却收到了公司的通知:

要求她主动离职。

陈女士很无语,坚决表示“不同意”。

没先到公司转头便以“工作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工作强度”为由,要将她开除。

最后,陈女士将护理中心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法院判决,产后护理中心向陈女士支付赔偿金8000元。

有人留言,陈女士入职三个月就怀孕,是在钻法律空子。

但法律保护的本就是“所有女性的权益”,而不是“强制加上各种条件才能被允许的权益”。

再者说,如果觉得工龄短的人是别有用心。

那么工龄长的女性员工,在这个环境下,就能得以幸免吗。

答案是,没有。


广州某学校,有一位怀孕哺乳的谢老师。

她于2014年入职,2020年底申请了产假和哺乳假。

之后,在2021年3月30日产假结束时,谢老师向学校提交了返岗申请。

但学校以无教师岗位为由,安排谢老师去做校园门卫以及保洁员的工作。

更离谱的是,2021年6月15日,谢老师哺乳期尚未结束,学校便向她发出通知书,明确表示“劳工合同到期不续签订”。

谢老师觉得学校欺人太甚,便通过劳动仲裁将学校诉至法院。

最终,法院判决学校赔偿谢女士58381.35元以及拖欠的工资5165.5元。

虽然,以上两个案例均获得了赔偿。

但对于育龄女性的就业,却有着糟糕的影响。


当我们讨论女性的生育代价时,首当其冲的便是:

身体损耗和育儿代价。

女性因为怀孕而丧失的机会成本,往往被人们忽视,甚至是默认的。

当一位女性进入怀孕生子的人生阶段,抚育孩子便成了人生的主要责任,其他需求都要为之让步。

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好妈妈”的角色大于其他任何一个。

他们希望女性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可以出去赚钱,但不需要赚太多钱。

这种隐性的社会期待,剥夺了女性在职场上建树的可能性。

可以说,女性当下的处境,就是多方设计的一场“共谋”。

日本纪录片《女性贫困》中指出,

一方面,由于认为女性(因为怀孕生子)不能长期工作,雇主更容易将女性定位为收入更低的“合同工”;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单亲母亲几乎对于职业毫无选择可言。

当女性得不到社会支持、伴侣理解时,她们会越来越谨慎地走入婚姻。

这种结果,其实是可以预见的。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在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和伴侣支持的情况下,工作和育儿是无法同时兼顾的。

但同时,这种现象又不是绝对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显示:

从80年代末开始,发达国家的女性就业率与生育率开始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也就是说,当女性权益被保障更好,女性参与就业的安全感更高,那么,女性生子的意愿也会随之提升。

那么,这些发达国家到底做对了什么。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生育率逆转的现象,这些国家包括西欧的法国,北欧的丹麦、瑞典、冰岛等。

有一位挪威妈妈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自从怀孕后,她获得了46周(322天)的休假,在此期间,她拿够了全额工资。

孩子他爸也有10周的带薪休假,跟她一起分担育儿和家务。

做饭,给小孩洗澡,讲睡前故事。

尽管育儿并不轻松,但有人分担、支持,就没有那么焦虑了。

这些国家在保障女性权益方面,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思路:

1.经济支持

不少人不愿意生育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养育孩子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为了减轻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提供经济奖励是一种最直接的鼓励方式,这笔费用补给有直接发放津贴,也有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

意大利在2020年通过一项法案,计划每个月给父母提供240欧元(约合1870元)的经济补助,覆盖时间从怀孕后的第7个月到孩子年满18周岁。

瑞典则为孩子提供了免费的教育医疗,还有免费的午餐,从成本上减轻青年父母养娃的顾虑。

经济支持是一项重要策略,但若只有经济支撑,恐怕效果也没有那么好。

2.产假制度

完善的产假制度是提升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一环。

以瑞典为例。

2019年,瑞典平均每名育龄女性生育1.7个孩子,这已属于欧洲生育率相对较高的国家。

产假制度方面,瑞典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

瑞典的夫妻二人共拥有450天的带薪休假,每个人都拥有90天的假期,剩余时间可以在两人之间分配。

国家鼓励男性参与育儿,在这里,育儿不再是女性一个人的工作,而是社会共同分担的活动。


3.工作保障

企业为女性提供弹性工作或远程工作的灵活制度,方便员工能够更好地抚育子女。

减少职场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规定不能因生育让女性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尽可能地帮助已育女性重返职场。

4.日托服务

瑞典、挪威、丹麦等国都有十分成熟的学前教育机构,涵盖了1-6岁儿童,形成了以公立机构为主,私营机构为辅的托幼体系。

政府补贴托儿机构,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托儿服务和教育,最大程度地帮助职业女性重返职场。

事实证明,当女性的后顾之忧被解决,育儿安全感得到充分满足,女性生育的意愿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不可否认,由于国情、发展水平的不同,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福利水平还有待提升。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政策一直致力改善、解决育龄女性的抚育压力和工作难题。

比如,“妈妈岗”的诞生。

据广东省人社厅发布,在全省广泛开发“妈妈岗”,拓展妇女就业空间。

所谓妈妈岗,“主要用于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兼顾工作和育儿的就业岗位”。


“妈妈岗”灵活性很高,不用朝九晚五,工作地点灵活,可以用手机跟客户联系,方便妈妈们照顾孩子。

这种工作模式与妈妈们适配度极高,可以缓解已育女性的职业焦虑。

再比如,不少公司为职场妈妈设立母婴室。

缓解职场妈妈只能去卫生间挤奶的尴尬。

同时,法律也在坚决维护婚育女性在职场的合法权益。

如果我们在职场中遭遇不公正的待遇,不要害怕,不要犹疑,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尽管前方依旧不会一路平顺,但只要保持抗争的勇气,就会为自己以及更多人争取一席之地。

毕竟,当一位女性选择成为妈妈,这是一种伟大的理想。

女性应该得到所有层面的支持,千万别让她们对自己的性别感到失望。

点个【在看】,希望所有母亲都被支持,所有妻子都被尊重。

你的生活中,曾经因为性别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吗,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故事。

作者 | 苏善书,不会讲道理只会说故事。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林静,声音与文字的世界里,与你奔赴山海。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她官宣怀孕,冲上热搜,网友:太不容易了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muying/203703.html

本文阅读81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