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为什么稻盛和夫的书,感觉有点像,买了个进口商品,却发现是中国制造!(为什么稻盛和夫的书,感觉有点像中国制造?)

小龙女 2023-12-27 14:23:51

你会发现,无论是年纪大的人,还是正在上学的学生,大家要是有烦恼了,或者有心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学心理学,看心理学的书,做心理咨询,再严重一点就是去看医生医生。



但很少有人第一反应是去学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国学

要知道,我们的国学非常厉害,都是开悟的人写出来的,流传几千年,可以说甩心理学几条街,根本不算一个层次的。

比如单单一本弟子规,就包括了家庭生活中的所有的烦恼和问题,这么牛的书,却很少有人去读。

再比如稻盛和夫这么厉害的人,就是因为学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写的书,里面逻辑跟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相似,越读越发现好像是在读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自己的书的内容。

我们稻盛和夫的书,感觉有点像,买了个进口商品,却发现是中国制造!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这么3个:

1、首先一点,因为门槛太高。现在还有几个人真正懂文言文的?这在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就大大限制了其流通性和传播率。

是,有一些译注版本,但往往带有译注者的主观和偏见,跟原著一比,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还有可能歪解原著的意思,把读者带偏。

还有很大的一个门槛是,这些传统文化的境界非常高,《道德经》《金刚经》《论语》这些经典,你没有足够的阅历和底蕴,有几个人读得懂?

2、传统文化并全是精华,也有糟粕的。很多所谓的国学大师,拿一堆过时的老气的传统文化的糟粕,包装一下,拿来贩卖,有几个人能识别?

很多人只有吃到苦果,交了学费,受到教训,才会幡然醒悟。然后很多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糟粕,全盘否定之。



然后很多人跟风,不加判断,又全盘接受了传统文化都是糟粕的观点,形成对传统文化差评的恶性循环。

3、心理学好就好在,用科学的通俗的语境,在阐述和解决我们的心理问题,它没有什么门槛,易学易懂。

其实,不管是心理学,还是传统文化的佛学、儒学、道家,它们揭示的都是同一个真理,臻至的都是同一条大道,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逻辑自洽、自成体系地在尽可能地向我们描述,真理和大道的全貌。

但时至今日,不管是心理学,还是儒释道,它们做的其实还非常有限,只窥得真理和大道的一鳞半爪、冰山一角。可能只有把这些体系,全部融会贯通,融为一体,我们才有可能离那个真理和大道,更近一点。

以上,供参考。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