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情绪稳定,可能是 1 种心理创伤

小馒头 2024-03-23 18:10:42

作者:芒来小姐 编辑:厘米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最新的流行梗:“淡人”

“淡人”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对什么事情都“淡淡的”

工作状态淡淡的:不管领导客户同事又作什么妖,都能平淡一笑:“凑合干吧。” 感情状态淡淡的:交往已久的恋人提出分手,想挽留但嫌累,于是“蒽,那就算了吧”。 生活状态淡淡的:刚买的东西降价了,商家说可以退款,觉得退款流程挺麻烦,于是“懒得弄了,就这样吧”。

好像什么事情都不能让“淡人”们情绪起伏。

主打一个宠辱不惊、油盐不进、不为所动。

身边很多人都被这个热梗“击中”:“说的不就是我吗?”

社会上摸爬滚打久了,不知何时发现:少年热血都被磨没了,心性变得“淡淡的”。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淡人”?

成为“淡人”,又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呢?


图源:pexels

01

别惹我

因为我什么都淡淡的

我的“淡人”朋友小A,喜欢说叠词。

别人问“好不好”,她说:“好好。” 别人输出一堆话,她回:“嗯嗯。” 别人强塞一堆活,她说:“行行。”

我问她为啥这么说话?她说:有情绪时,懒得打太多字,多加一个字表达激烈。

我一直在琢磨如何理解她这份平淡,直到有一天修图时看见“低饱和度”选项。

这不就是小A吗?她的生活一直处在“低饱和度”

色调淡淡的,颜色灰灰的,亮度浅浅的,感觉佛佛的。


图源:pexels

但她本质上,是一个很有方向感和目标感的人,也就是说,她内心有着浓烈的颜色。

调低别人眼里的情绪饱和度,做个“淡人”,并不是她本来的样子,只是她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自己的情绪饱和度,减轻干扰,以便集中精力投入真正该做的事。

就像生活中,你我都经历过的“淡人”时刻:

理发时坐下来,被告知要1600块,觉得不值,平静地站起来:“对不起不做了。”

刚刚熬过最忙的加班阶段,感觉特别虚弱,朋友踩了你的鞋,你淡然一笑:“蒽,没多大事。”

还有语文课本上的故事《陈毅吃墨水》:陈毅因为读书太专心,把妈妈端来的大饼蘸墨水吃了,他完全不关注食物的味道,整个饼吃完也没发现异常。

大家都不是刻意呈现得如此平淡,而是情绪实在起不来。


图源:pexels

就仿佛,人的潜意识决定:特别忙碌、特别投入、特别棘手时,最好做个“淡人”。

不对不重要的事做太多反应,把情绪饱和度调到最低,甚至把情绪从身体抽离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眼前的一切。

不关注风吹草动,只关注经营自己,这样便能留出更多力量,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挑战与难题。

02

淡淡的

也可能是“麻了”

“人淡如菊”的生活态度,能为生活“节能”。

但另一种情况,“淡人”状态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我有一位来访者,发现男友出轨,内心竟然没什么波澜:

“就是觉得有点想笑,其他什么感觉都没有。”

咨询几次后,我们发现:她的内心其实有着强烈、浓厚的情绪感受,对一切事物都有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

然而,表现出来却是云淡风轻、一潭死水,刻意回避一切可能会成瘾的关系,仿佛对什么都不在乎


图源:pexels

这是因为,她的妈妈是一个“浓人”

情绪起伏非常大,经常莫名其妙扯开嗓子吼她,或者因为一些小事抓狂,比如打碎了一个碗。

在她看来,妈妈的情绪“排山倒海”一般强烈,幼小的她根本无法承受,感到非常恐惧。

她的内心有一个潜意识:“能别惹妈妈,尽量别惹,否则下场会很惨。”

为了保护自己远离恐惧,她在感情上对妈妈小心翼翼保持距离,避免产生太深的依恋。

也因为这份感情上的远离,她在妈妈那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应,感受不到自己被爱着,付出之后也得不到温暖的反馈。

最终,因为习惯了失望和距离,她变成了一个“淡人”。

但本质上,这其实是习得性无助导致的麻木感


图源:pexels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源自60年代一项心理学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将狗关在笼子里,反复用电刺激它。

开始狗会逃跑,当它意识到无论如何都无法逃走,就会放弃逃跑,蜷缩在角落。

最后科学家打开笼子门,它能够逃走了,可依然沉浸在无助中,放弃求生。

后来,其他心理学家在人类身上也发现了这种状态:

一个人付出多次努力却反复失败后,会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绝望中,从而放弃做出任何努力。

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它广泛存在于一些“淡人”身上:

开始,“淡人”们有着浓烈敏锐的情绪反应,但因为生活中反复遭遇刺激事件,不断产生挫败感。

最终,他们放弃解决问题,认定自己面对某困境没有丝毫办法,只能“听天由命”。


图源:pexels

就像来访者分手后,没有继续谈恋爱的动力,对结识新的异性没有兴趣,身边男性也觉得她很“高冷”。

内心深处,她渴望有一个很美满的归宿; 但现实中,她觉得“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她对此感到苦闷,但不知如何改变。

做个“淡人”,是她的无奈之策,不是心之所向。

虽然,降低情绪饱和度可以缓解焦虑、恐惧,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情绪,它们需要被看见、接纳、安放。

学会调整情绪饱和度,而不是刻意压低,才能不被无助感困住,用喜欢的态度去经营生活。


图源:pexels

03

淡人解药:

做自己的调色盘

如果你对“淡人”生活感到满足,那你是真正的“人淡如菊”;

如果你并不情愿做一个“淡人”,可情绪感受实在起不来。

那么,你就需要向内调整,唤醒沉睡的情绪,让内在“浓”一些。

首先,学会“发疯”。

有个段子说:成年人如何发疯?是随时随地大喊一声“我不想干了!”然后转身走到最近的彩票店买一张刮刮乐。

看似无厘头的行为,其实是在调高情绪饱和度。

情绪就像图片一样,饱和度比较高,才能看清细枝末节藏了什么,进而看清内心世界的全貌。

而适当“发疯”,调高情绪饱和度,能照见内心,避免因为迷失自我而陷入麻木。


图源:pexels

所以,不想做“淡人”,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发一个最大的疯。

比如,买5个厚牛汉堡,一口气全吃光;找几个发疯表情包,发到密友群里;找一个私密角落,自说自话时哭时笑……

切记,发疯的目的不只是发泄,也是为了让情绪回归身体

看见自己还有旺盛的生命力,生活就会变得热辣滚烫起来。

然后,给自己希望。

没有希望的人生,无限拉低了我们内心的情绪调色盘,让它很是灰暗无光。

而创造希望,可以点亮它。

比如,与脑海中“无能为力”的想法对话:

“就这样吧”——“我的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便宜了别人。” “算了吧”——“凭什么我要妥协?这么多年我的付出喂狗了吗?” “无所谓”——“我不想干那么多活!干脆直接承认我不想干了。”


图源:pexels

或者,做一些让自己感到开心的事,疼爱一下内在的小孩。

养一盆低调盛放的植物;养一只情绪稳定的宠物;买一件喜欢了很久的裙子,管它合不合身,喜欢就好。

最后,梳理情绪调色盘。

人的情绪就像太阳,有日出,有日落,我们需要“顺势而为”。

比如,心情好时,日出了,情绪高饱和,这时就找人分享或尝试一些挑战,把生命力展现给这个世界;

心情不好时,日落了,情绪低饱和,这时就让自己静静独处,远离那些会产生内耗的事。

随时觉察自己的心情,配合心情好坏来行动,就像调色盘,把每一种情绪颜色安排在属于它的场景里。

我们常常说的“活出自己”,其实就是顺应内心、顺势而为来实现的。


图源:pexels

这几年网络上流行过很多类似的社交标签。

比如大热的 mbti榴莲型人格......再到如今的“淡人”、“浓人”。

就像之前写过的,我们并不倡导大家给自己“贴标签”。

但大家对标签的热衷,背后也反映了某些困惑:

外部世界变动得太剧烈,我们的自我常常在现实中碰壁,不知道还能怎么做。

“淡人”的流行,或许就是一种反抗:

相比努力适应环境,我更想先找到自己。

说到底,一种生活方式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内心的感受最清楚。

无论淡淡的,还是浓浓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快乐、放松、自洽。

所以,请不要忘记关注自己。

透过情绪的调色盘,看见内在的渴望,才能成就真正的幸福感。

祝福大家都能过喜欢的生活,做想做的人!


图源:pexels

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到心理咨询的作用,并且通过心理咨询获得帮助, 壹点灵针对新用户不定期推出心理咨询计划。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 ↓,同时可以详细了解心理咨询师报考哦

本文标题:情绪稳定,可能是 1 种心理创伤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204815.html

本文阅读58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