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一匹野马 详解青少年抑郁症急救宝典

小糊涂 2023-12-24 10:42:54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是一匹闯入丛林的野马,踩踏了原本该逐渐茁壮的树苗,父母看着自己呵护的树苗受到伤害,无不惊慌失措,也不知为何野马要闯入,这是一种失控、不在规划内的意外。惊慌之余,是找到方法安抚野马、或是展开一连串驱离、拉扯野马的过程,对父母真的是难为的考验。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一匹野马 详解青少年抑郁症急救宝典

有的父母开始四处求医或者查阅资料,开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错误,有的开始向孩子认错检讨,有的不敢再向孩子发脾气,可是,父母的这些改变都是为了“治疗孩子的病”,按照某些孩子的话说“他们都是暂时的改变”“他们都是装模作样”“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也有一些孩子无论药物治疗还是心理干预效果都不好,情绪不稳,不能出门,不能复学,常常出现严重自杀想法,父母只好有一人陪同,日夜监护。

有些孩子,常常会沉浸在网络游戏世界,不愿出门,不愿看医生,更不愿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这些都让父母心急火燎,而又无可奈何。

有的父母不再逼孩子上学,可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错过上学时机,父母内心又无比着急。

总之,这类青少年抑郁症会让整个家庭陷入困顿和无奈之中。当孩子出现抑郁之后,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一匹野马 详解青少年抑郁症急救宝典

01

见事于机先:关注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

孩子都抑郁症了,当父母的你们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当孩子患上抑郁症,父母可能会面临这样的质问。但中国父母一般都是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可能真还看不出来。

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科人士的眼里,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或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

抑郁症重在预防,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家长首先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特别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家人应予以重视,尽快带孩子就医。

一、要换环境。

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二、反抗父母。

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三、坦途无悦。

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四、似病非病。

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五、不良暗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六、自杀行为。

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一匹野马 详解青少年抑郁症急救宝典

02

接受他/她的抑郁,抑郁其实是一种生理症状。

生病后的自己,能不能被接纳,是支撑抑郁症患者持续面对痛苦的重要因素之一。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这个孩子的,只是,面对抑郁,父母也有自己的关卡要过。

父母要先面对自己如何看待抑郁症的议题。当孩子出现抑郁的症状,可能是情绪低落或冲动、失眠、拒学、甚至自杀行为时,父母是否有机会停下来想一想,抑郁症是什么?我害怕这个疾病吗?我的孩子有抑郁的症状了,我怎么想孩子为什么会生病?是因为他太钻牛角尖、爱胡思乱想(把疾病归咎到个人因素),还是他受到外界影响、看太多奇怪的影片、交了奇怪的朋友(把疾病归咎到外在环境)?许多父母想找到病因,常常是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罹患了抑郁症。

抑郁时很少快乐,但可以感受快乐。以上是刺激一些小快乐,如果快乐分大小。

8、以上都是通过心理途径。生理途径则是八字箴言:按时吃药,谨遵医嘱。

9、定期复诊,会慢慢改变的,这个过程很慢,甚至会令父母感到烦劳,甚至恼怒。请理解孩子,孩子很爱父母,只是他们失去了表达的能力。我甚至失去了连贯表达一切的能力。

10、抑郁症有一些没有严重到自杀的程度,一定问清楚孩子主治医生孩子自杀的风险。我的主治医生一点也不怕我自杀,这些医生见得多了,做几个测试就知道了。但一定看护好孩子,抑郁症,不能一定保证。

总之,孩子的抑郁症,为家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成长机会,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家庭更加和谐,为未来的幸福奠定了基础。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您会感谢孩子的抑郁症,因为孩子的抑郁症,让你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类的抑郁心理现象,学会如何爱孩子,如何呵护婚姻,如何处理危机,让家庭之树更加健康地成长。

由于抑郁症的病理机转相当复杂,当然父母还是可以加以评估,孩子是否感受到某些环境或情境的压力所导致抑郁,但必须坦言,在青少年期之前,除了校园霸凌、或是非家庭内的暴力侵犯之外,多半孩子所感受到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家庭:父母的期待与要求、情绪上的控制、身体上的暴力与侵犯等等。而父母是否愿意开放自己、检视孩子的压力来源是否和自己有关,或者是一味把责任推到孩子或环境的问题上呢?

不管导因为何,抑郁其实是一种生理症状。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使得脑中控制情绪稳定的内分泌失调了,于是出现了抑郁,而服药可能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的稳定。一旦抑郁症已经发病,就已经引发了生理的变化,就象是头痛、胃痛一样,是需要治疗的,那么,为何胃痛就医不需要隐瞒、而抑郁症就医就不得公开呢?这其实就是对忧郁症的污名化。

03

不要讳疾忌医,更不要病急乱投医

孩子患了抑郁症,首先要带孩子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医,明确诊断,根据情况,及时治疗。最好能够双管齐下,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

不要病急乱投医,临时抱佛脚,到处烧香拜佛、请菩萨保佑、请风水先生调整风水,也不要到某些百度竞价排名靠前的私营医院,或者在网络四处打广告的小医院就医。他们往往会用夸大疗效的广告吸引患者家属,用所谓的神经递质检测仪器评估、用所谓国际最新治疗仪器和所谓无毒副作用纯中药制剂来治疗抑郁症,还有医院公然打广告保证绝对治愈,终生不复发。

这些迷惑人心的坑蒙拐骗的医院,开始瞄准难治的抑郁症患者,往往让患者既花了钱又耽误了时机。

家长要多多学习抑郁症相关心理健康科普知识,了解抑郁症常用的有效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积极配合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

目前在三甲综合医院都有心理科门诊,越来越多的医院有精神科或临床心理科,有的称为身心科、神经心理科。这些科室大多有心理治疗师可以开展心理治疗。

抑郁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情感障碍。此研究表明情感表达的不同是区分抑郁和普通家庭的重要维度。难以表达情感的家庭缺少合适的沟通语言、友善的态度和身体上的接触。因此,一个出生在无法表达情感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会从父母和兄弟姐妹身上学到压抑的情感表达方式,将他们的感受和情绪隐藏起来。如果家庭允许他们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个性,那么家庭成员间就能用开放的态度坦然面对彼此的差异。

在孩子做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同时,家长最好也参与心理咨询与治疗,特别是当孩子同意与家长一起咨询或治疗时,可以开展家庭心理治疗与咨询。

孩子的抑郁症有它的心理功能,往往这是家庭系统出现问题的征兆,也是需要家庭做出改变的信号。因此,家庭治疗或配合孩子咨询治疗,父母接受咨询与治疗非常重要。咨询师或治疗师会帮助家长看到家庭系统出现问题的模式,帮助父母觉察亲子互动关系中需要改变的方式,或者帮助父母觉察夫妻之间的交流互动模式。通过父母或家庭的改变,孩子的抑郁往往也会得到缓解或疗愈。

06

慢慢调整家庭氛围

孩子抑郁了,对于家庭来讲是一个很大的事件,甚至是冲击性事件、危机性事件,特别是孩子常常提出要自杀,父母往往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间一长,父母就会出现崩溃的感觉,甚至自己也会严重失眠、焦虑、抑郁了。有的父母开始逃避、夫妻之间开始互相指责,甚至有的婚姻因此解体。因此,家庭氛围需要在医生或心理专家帮助下,进行稳定化、正常化调整。

家庭的生活节律需要逐渐恢复,家庭的业余活动需要慢慢丰富起来,一家人的游戏或运动活动需要多起来,一家人外出就餐或在家聚会要多起来,增加一些文娱活动或阅读、看电影、弹琴、唱歌等活动。

随着孩子情绪稳定,父母的工作也需要慢慢调整,逐渐恢复常态。当然,父母如果是工作狂,则需要调整,减少加班与出差,确保周末与晚上陪伴孩子。

07

听听孩子的声音(来自知乎)

按我作为孩子以及抑郁时期的感受,谈一些孩子角度对父母的建议。

1、给孩子创造平和的环境。父母一定不要打扰孩子,仍然和往常一样生活,不要让孩子察觉到刻意营造的感觉。对于孩子,每天可以问几个不会参杂太多情绪的问题,如“今天感觉如何?”如果孩子不愿意回答,就不要问第二次。

2、知道孩子想要做什么或什么兴趣。如果孩子想整天躺着,不要过于担心和试图改变这种状态。孩子的要求如若不过分,尽量满足。抑郁时几乎没有渴望的事,如若还有,满足这些事的实现有利于减轻患者内心压力,也可能会使患者感到愉悦一些。我每天就看花草,外界的吸引减轻了内心的思考。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做什么,不要自作主张为孩子选择。

3、寻找抑郁症相关资料,让孩子各自单独阅读,父母也读。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重要。寻找的资料一定要是专业的,不能全然相信非专业书籍,比如抑郁症患者痊愈后写的治疗书籍等等。

本文标题:青少年抑郁症就象一匹野马 详解青少年抑郁症急救宝典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62477.html

本文阅读89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