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论坛 |开创先河 自然心理疗法助力战胜“强迫症”

小可爱 2023-11-13 10:29:52

自然心理疗法助你战胜“强迫症”

——源自中国本土文化的心理疗法

 张向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强迫症概述

强迫症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心理问题,其对个体和社会都构成了巨大的负担。这一心理障碍因其难以治疗和高复发率,常被视作心理健康领域中的“癌症”,患有强迫症的人就像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长期战争”,这不仅让患者陷入深重的困境,也让专家级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面临诸多挑战。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组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大约有3300万人面临这一问题,发生率为2.6%,也就是说,每3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患有强迫症。令人更加担忧的是,绝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得到适当的医疗帮助,默默忍受着这一困扰。更糟糕的是,那些寻求了专业帮助的人,即使得到了专业的治疗,但因病程常常表现为持续和迁延,导致许多患者自觉处于极度的苦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1、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在心理病理学中,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大症状群。在不同时间段内,针对不同的对象或情境,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强迫症状。

临床经验表明,强迫思维可以分为原发性强迫思维和继发性强迫思维。原发性强迫思维是指那些首次在患者思维中出现的想法、观念、表象、冲动或意向。其产生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 事件触发性思维:是由具体事件引起的首次思维反应。比如,一个怕脏的患者碰到某个物体后,可能会立即产生“手已被污染”的念头。

● 闯入性思维:无明显触发因素,却反复在患者头脑中出现,引发患者内心强烈的不安。比如,患者每天早晨醒来脑海中总是出现“患癌症”的念头,这个念头一整天反复出现,令他恐惧不安、焦虑烦躁。

● 条件反射式思维:在特定的人、物或场景触发下频繁出现。比如,一个患者在看到穿着蓝色衣服的人后,由于以前的经验或认知,会联想到这些人与医院太平间有关,进而产生与死亡有关的恐惧或焦虑。

2、强迫症在临床上的两大恶性循环表征

当患者被原发性思维困扰时,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来摆脱或消除这种病态思维。

第一种方式是采用继发性思维,我们称作“从思维到思维”的恶性循环。即当一个人被不安、焦虑或坐立不安的原初念头所困扰时,通常会试图用其他思维来消除这种不安。

第二种方式是采用强迫行为,我们称作“从思维到行为”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情况。即当一个人被病态思维困扰后,他通常会采取一系列反复的行为或动作,试图避免或减轻由强迫观念引发的焦虑和痛苦。这种行为会让患者的注意力愈发集中在原初的强迫思维上,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强迫行为或动作变得越来越频繁。

此外,强迫症患者还常常出现回避行为,为了减少强迫思维并减轻焦虑和恐惧不安,患者通常会回避诱发强迫思维的人、地点及事物,这种回避行为可能会让患者越来越孤立,有的人甚至可能因此不得不停止工作或休学。

3、强迫症在临床上的痛苦表现

强迫症患者通常在他们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压力等因素的触发,产生各种初始的病态思维。由于这些思维内容是他们不愿意有的、令他们不安的念头和想法,所以这些强迫思维一旦出现就会引发各种问题和困扰。如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内心烦躁和焦虑等,我们称之为一级痛苦。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对强迫思维会产生一种“恐惧感”,他们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减轻或摆脱这些原始思维,包括采取强迫行为、陷入继发性思维,或者试图回避。结果,注意力和精力反而逐渐被集中在这些继发性思维或强迫行为上,这就好像原始思维是一个“引子”,后续的继发性思维和行为就像连续的程序,源源不断地缠绕着患者,控制了他们的心理能量,导致他们深陷更大的痛苦中,我们将其称为二级痛苦。

4、强迫症可能的病因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尚无明确定论。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 性格因素:患有强迫症的人通常具有明显的强迫型人格,主要表现为过分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追求完美、拘泥细节以及常有不安全感,这些患者往往对自己和他人有高标准和严要求。也有一些病人比较固执、缺少灵活性。我们将这类患者打趣称为“三心牌”,意指他们通常有较强的自尊心、好胜心和虚荣心。

※ 遗传因素: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强迫症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我们常常说:“一个强迫症的病人往往有个神经质的妈妈或爸爸。”

※ 环境因素: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体制下,父母通常给孩子设定了很高的期望和标准。很多时候,这些期望是父母年轻时没能实现的理想。他们经常强调考试和分数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家里,孩子基本上只需要专注于学习,其他的家务活动并不是他们的责任,这实际上是一种过度保护和管制。

此外,现在的学校体系也非常注重考试,孩子们常常因为压力过大而感到不适。社会整体也都强调考上好学校是成功的唯一路径,这无疑给孩子们增加了额外的压力。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容易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

※ 不良事件因素:有些病人可能经历过一些严重的不良事件,如在学校遭受老师当众批评、考试失败、同学关系紧张、甚至被霸凌等。在工作单位也有可能受到领导的指责、同事关系紧张、恋爱婚姻失败、责任感过重等。另外,生活中突然的变化,比如家庭不和、失去亲人,或者经历一些突如其来的惊吓,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自然心理疗法如何治疗强迫症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自然心理疗法在处理强迫症、恐惧症、慢性焦虑症失眠、轻度抑郁、手机和网络成瘾、物质滥用等问题上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对难以治愈的顽固性强迫症效果显著。最近,我们团队尝试了门诊式自然心理疗法,以团体形式治疗40例强迫症患者,数据结果表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成功率高达90%,显著好转的比例为75%,这在治疗强迫症领域可谓开创了先河。

自然心理疗法的本质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简短地归结为三个字:知情意。在知情意中,人的情感活动和情绪反应是不受人控制的,但行为活动是可以受人控制的。强迫症患者因其强迫的性格基础,追求完美、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出现杂念时往往惶恐不安、焦虑恐惧,加上思维与现实融合的思维特征,导致这些患者极力想要削减这种杂念和思维,结果却陷入恶性循环,无力自拔。

基于强迫症的症状,根据自然心理疗法的原理,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理念:顺其自然。这意味着在处理心理活动时,我们要让那些无法主观控制的情绪以及某些原初的思维和信念,顺其自然地出现和存在。而对于那些我们主观上能够控制的强迫行为和衍生思维,我们要加以控制。

自然心理疗法的两大克制

针对强迫症,我们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大克制:

①任强迫思维出现,克制强迫行为

②任原发性强迫思维出现,克制继发性思维。

针对强迫症,这两大克制非常关键,是根据强迫症的两大恶性循环针对性采取的治疗方针。

要治疗强迫症,就需要打破这两大恶性循环,这就要求患者在面临原发性强迫观念的困扰时,不能采用新的思维对抗,而是积极从事正向、有益的活动,用行为来调节思维。与此同时,不能采用强迫行为的方式,而是用健康的行为取代强迫行为,这样就可以战胜强迫行为,减轻焦虑、不安,代之以愉快、稳定的情绪。

自然心理疗法的24字方针

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自然心理疗法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24个字:“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接纳痛苦、有所不为;寻找痛苦、为所怕为。”

简要解释为:当患者遇到原初的强迫念头时,他们应该接受这些念头的存在,不仅被动地忍受痛苦,还要积极地接受它。在强迫念头更加明显的时候,要更积极地进行有意义的活动。

对于强迫行为,患者应该“接纳痛苦,有所不为”。这意味着当强迫念头出现时,患者应该坚决克制不必要的强迫行为,并采取更有益的替代行为,同时不要被原初的强迫念头所左右,避免陷入强迫性的联想、幻想、回忆、反复思考和过度担忧中。

在逐渐掌握了前面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患者“寻找痛苦,为所怕为”,这是达到治愈目标的关键条件。其指导原则可以总结为14个字“不理、不怕、不对抗、不逃避,积极行动!”

结语

自然心理疗法的理念是“顺其自然”,这意味着对于那些不受我们主观意志控制的心理活动,比如某些思维和情绪,我们应该采取任其存在、任其出现的态度。但对于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和意志力控制的行为,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控制。

继发性思维是受原发性思维的触发,或者为了缓解由原发性思维带来的焦虑、烦躁、恐惧等而产生的一系列联想、想象、回忆和过度思考。而强迫行为主要是为了减轻伴随强迫念头出现的焦虑、不安、恐惧等而采取的负面行为。受继发性强迫思维的纠缠,患者通常会陷入思维的困扰中,无法有效地完成任务,甚至无法外出。

因此,治疗强迫症的关键在于打破这两种恶性循环,让患者尽可能地参与有益的活动,用行动来调节他们的思维,从强迫思维中转移注意力,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行为来替代强迫行为,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

作者简介:

张向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百人计划A类研究员,国家级QR计划教授, 中科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首席科学家,海外华人精神医学学会主席。

曾在耶鲁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副研究科学家,以及贝勒医学院、德州大学医学院做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和精神科主管医生。对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认知、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氧化应激、遗传、临床药理、电生理和影像学等开展综合性研究。发表560余篇SCI论文,论文被引用18000多次,H-index 68。另外发表中文论文100余篇。为两家国际期刊主编,两家国际期刊副主编,五家国际期刊编委,40多家期刊审稿人。获国际会议奖7项,课题获美国NIMH、NIDA、NARSAD、Stanley和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自然等基金资助。创立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自然心理疗法,目前正开展此疗法治疗强迫症、恐怖症、广泛性焦虑症、睡眠障碍、网络手机成瘾等的临床课题和系列研究,初步取得良好的疗效。

入选2022年中国顶尖心理学家排行榜(排名第9),入选2022年全球顶尖10万科学家榜单(医学界排名第127),入选2021年全国精神疾病领域论文学术影响力排名榜(排名第二),2020—2022年连续3年入选全国“高被引学者”。(《心理与健康》杂志特约供稿)

本文标题:论坛 |开创先河 自然心理疗法助力战胜“强迫症”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185769.html

本文阅读76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