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社会心理学术语

小龙女 2023-10-30 08:02:31

术语表攻击性(aggression): 旨在伤害或造成身体或心理痛苦的故意行为。

社会心理学术语

利他主义(altruism): 任何有益于他人但不利于帮助者的行为,往往涉及帮助者的一些个人成本。

杏仁核(amygdala): 与攻击行为相关的脑核心区域。

态度(attitude): 一种特殊类型的信念,包括情感和评价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特定对象的一种好的或坏的评价。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描述人们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

归因模糊(attributional ambiguity): 被污蔑群体的成员在解释他们自身的工作或行为的反馈方面表现出困难的现象。

真实性(authenticity): 我们放弃给人留下好印象并呈现出自己真实一面的能力。

易得性便捷判断(availability heuristic): 人们在认知判断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体验规则,指的是基于我们很容易想到具体例子的判断。

善意的性别歧视(benevolent sexism): 对女性看上去有利的一种态度,但实际上是一种应对之策;表面上对女性持积极的刻板印象,但却隐含着女性是较弱和不称职的假定。

偏见盲点(bias blind spot): 认为我们比大多数人更客观、更少偏见的信念。

归咎于受害者(blaming the victim): 责怪受害者的倾向,将他们的困境归因于他们自己的性格、残疾或行为。

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 当另一个旁观者或其他旁观者倾向于抑制有益的行为时发生的情况。

宣泄(catharsis): 具体来说,就是释放能量。弗洛伊德认为,除非人们被允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否则攻击性能量将集聚,压力将增加,由此产生的能量将寻求出口,导致暴力或精神疾病的症状。

说服的中心路径(central route to persuasion): 包括权衡论点、考虑相关事实和数字、系统地思考问题并作出决策的路径。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当一个人同时持有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思想、态度、信仰、观点)时,便会出现的一种紧张状态。

认知吝啬者(cognitive misers): 人们寻找保存认知能量方法的考量;他们通过尝试采用简化复杂问题的策略来做到这一点。

共有关系(communal relationship): 双方都不算计的关系,感觉从较长时期看会达成公平的现象。

伴侣之爱(companionate love): 一种更温和、更稳定的经历,以相互信任、可靠和温存为特征。

合规性(compliance): 描述一个人的行为,其动机是想得到奖励或逃避惩罚。

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 寻求确认最初印象或信念的倾向。

从众(conformity): 由于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真实或想象的压力而导致的某个人的行为或观点的变化。

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 根据对比对象的品质,一个对象似乎比它更好或更差。

可信度(credibility): 如果一个沟通的来源是专家和值得信赖的人,那么这个来源很可能会对听众信念的形成产生影响。

纾解(debriefing): 在实验结束时,向被试解释研究目的和实际发生的事情的过程。

人性化(dehumanize): 将受害者视为非人类的过程,由此而降低了对攻击行为的抑制,也使持续攻击变得更容易和更有可能。

去个性化(deindividuation): 一种自我意识下降、对社会评价的关注减少、对受禁止行为的约束减弱的状态。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假定对特定实验条件“依存”的响应。

脱敏(desensitization): 当看到人们受到伤害时,我们的痛苦变得越来越少的过程。

责任扩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其他见证人的存在导致旁观者采取行动的责任感扩散的现象。

歧视(discrimination): 对受污蔑群体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气质说(dispositional view): 假定一个人的行为是他(她)的性格(气质)的产物,而不是受到外部情境压力的影响。

情绪传染(emotional contagion): 情绪或行为在人群中的快速传播。

移情(empathy): 理解或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

诱设(entrapment): 人们作出一个小决定,证明它是正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自己越来越深地陷于某种信念或活动的过程。

性爱(eros):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类所具有的生的本能。

交换关系(exchange relationships): 人们希望确保实现某种公平的关系,以及对每个合作伙伴的收益和成本的公平分配关系。

实验的现实性(experimental realism): 当实验过程对被试产生影响时,会迫使他们认真对待实验,并切实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外部正当性(external justification): 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失调行为是由外部情境决定的。

登门槛技术(foot-in-the-door technique): 利用让人们提供较小的帮助来向他们进一步提出更大帮助请求的过程。

挫折—攻击(frustration-aggression): 当一个人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受到挫折时,挫败感会增加攻击性反应的可能性。

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人们在描述或解释社会行为的原因时,出现的高估与情境或环境影响相关的人格或性格因素重要性的倾向。

得失理论(gain-loss theory): 该理论认为,他人增加积极的、有益的行为会比持续的有益行为对我们产生更大的影响;而他人减少积极的、有益的行为会比持续的消极行为对我们造成更大的影响。

团体思维(groupthink): 一种以现实的方式维护群体一致性而不对事实进行仔细考量的思维。

光环效应(halo effect): 偏见的一种形式,当持有这种偏见时,对某个人的有利或不利的总体印象会影响人们对这个人的特定推论和未来的期望。

便捷式思维(heuristics): 提供一般经验法则以指导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思维捷径。

事后聪明偏见(hindsight bias): 一旦我们知道某一事件的结果,我们就会高估我们的预测能力的倾向,这种高估通常是错误的。

敌对的性别歧视(hostile sexism): 体现为对女性的强烈厌恶;对女性持刻板的看法,认为女性不如男性。

伪善(hypocrisy): 当人们实际所做和口头所说之间产生差异时,会通过否认将自己与这种不一致区分开来。

认同(identification): 对社会影响的一种反应,由一个人想成为影响者的愿望引起。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 测量人们对目标群体的积极和消极联想的速度。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实验者改变或操作的变量,看它是否对其他变量有影响。

内群体(ingroup): 人们认同并感觉自己所属的群体。

群体内偏见(ingroup bias): 当人们偏爱自己的群体而不是另一个群体时所产生的偏见。

接种效应(inoculation effect): 使人们对改变态度的企图进行免疫的过程,最初是让他们暴露在反对他们立场的小范围争论中。

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 为达到目的,个体之间彼此需要的情形。

内在正当性(internal justification): 通过改变自己的某些方面(例如,一个人的态度或行为)来减少失调。

内化(internalization): 对社会影响最根深蒂固的反应;内化一种特定信念的动机。

拼图课堂(jigsaw classroom): 一种合作的课堂结构,旨在减少种族、民族和性别偏见,并通过让孩子们在较小的、种族混合的、合作的群体中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努力的理由(justification of effort): 当一个人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经历了困难或痛苦的过程,从而使该目标更有吸引力。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当人们面对选择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试图获得收益的一种现象。

虚报低价(lowballing): 一种不道德的策略,顾客同意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产品,之后销售人员声称价格是错误的,然后抬高价格,最终顾客往往同意以虚报的高价购买。

世俗的现实性(mundane realism): 实验事件与外界频繁发生事件的相似性。

意见(opinion): 一个人认为是正确的观点。

外群体(outgroup): 一个我们不认同的群体;我们倾向于认为其成员都是相同的。

激情之爱: 一种以强烈的情感、性欲和对所爱之人的强烈关注为特征的爱。

说服的外围途径(peripheral route to persuasion): 一个人对简单的、通常是不相关的提示作出反应的途径,这些提示暗示了一个论点的正确或错误,但没有给予足够的考虑。

说服(persuasion): 一个人为改变另一个人的观点、态度或行为所进行的交流。

多元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 对他人模棱两可行为造成的虚假规范的集体信仰。

出丑效应(pratfall effect): 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能力,一些易犯错误的证据也会增加他(她)的吸引力。

偏见(prejudice): 基于错误或不完整信息所概括出来的,对一个可区分群体的敌对或消极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 当第一次得到的信息比随后的信息对我们的印象或信念的影响更大时所产生的效应。

启动(priming): 最近遇到的或经常被激活的想法更容易被想到,基于这一概念的过程便是启动,往往被用于解释社会事件。

接近性(proximity): 决定我们是否喜欢或爱一个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他们身体上的亲近度;我们更可能爱上住在我们镇上或附近的人,或我们同一所大学的人,而不是住在很远地方的人。

随机分配(random assignment): 所有被试在实验的任何条件下都有平等机会的过程;通过随机分配,理论上,未完全控制的任何变量在不同条件中随机分布。

反抗(reactance): 当我们的自由感受到威胁,我们试图恢复它。

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s): 我们属于并认同的群体。

关系性攻击(relational aggression): 一种更具社会性、非物质性的攻击形式,旨在伤害他人,通过破坏名誉以及与同龄人的关系,例如散布虚假消息和恶意流言蜚语。

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 当人们注意到其他人比自己拥有更多或做得更好,并且相对于他们周围的人制度不公平地对待他们时所产生的感觉。

浪漫之爱(romantic love): 激情与亲密的结合。

替罪羊(scapegoating): 把并非他(她)的过错归咎于相对无力的无辜者的过程。

脚本(scripts): 我们从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的社交行为方式。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信念和人格特质的看法;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自尊(self-esteem): 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即人们对自己在美德、能力和正派方面达到何种程度的看法。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1)人们对另外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所持的预期;(2)这种预期会影响到人们对待此人的行为方式;(3)并会促使此人按人们最初对他预期相一致的方式去行为。

自我辩护(self-justification): 为保持自尊而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倾向。

性脚本(sexual scripts): 规定在特定情况下一个人适当性行为的内隐规则,随性别、年龄、性取向、种族和同龄人群体而变化。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 研究人们对社会世界的思考和对社会相关事件的决策。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social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指人们通过认知过程(如对事件的感知)以及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行为的理论。

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能力、成就、态度和其他属性的过程。

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 人们对他人的信念、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学习(social learning): 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社会行为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研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受他人真实的或暗示的存在影响的科学

刻板印象(stereotype): 把特征、动机或行为赋予一整群人;在我们头脑中塑造我们对一个人或一群人整体的形象。

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 少数群体的成员的一种经历,他们可能形成的对一种现存的(消极的)文化刻板印象的恐惧;这种恐惧已经被证明会影响智力表现。

坦率的谈话(straight talk): 清楚地陈述一个人的感受和关切,而不指责、责备、评判或嘲笑另一个人。

睾丸素(testosterone): 一种男性荷尔蒙,能影响攻击性。

桑纳托斯(thanatos): 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一种促使人类走向死亡的本能驱力,会导致攻击性行为。

武器效应(weapons effect): 与攻击有关的物体(枪或其他武器)的存在能够为攻击性反应提供提示。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术语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43605.html

本文阅读85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