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理

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瀑布效应”(心理学:心理学中的“一直效应”)

小老虎 2023-11-27 15:28:48


一直推荐书,也换个口味,今天聊聊心理学

01、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02、晕轮效应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也叫成见效应。

03、吊桥效应

在吊桥上,由于危险的情境,人们会不自觉地心跳加快,如果这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人们很容易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这就是著名的“吊桥效应”。

04、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05、踢猫效应

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里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种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06、海马效应

从未经历过的事情或者场景,在某一瞬间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好像以前在某时某刻某地真实经历过一样。这就是著名的“海马效应”。

07、罗伯特定理

“没有人因倒下或沮丧而失败,只有他们一直倒下或消极才会失败。”

走出消极漩涡,不要被自己打败!

08、皮尔斯定理

意识到无知才使我们充满活力。它是由美国贝尔电话电报公司实验室著名科学家、“卫星通讯之父”约翰·皮尔斯提出。意思为:意识到无知,是有知的开始。

09、野马结局

指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很多人其实是“气死的”。

启迪:情绪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外在事物并不能伤害我们,倒是我们自己对这些事物的信念与态度让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0、瀑布心理效应

指某人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却弄得别人十分“不平静”,导致态度行为的变化等,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瀑布心理效应”,正象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溅花腾雾。


11、心理摆效应

人的感情在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的特点。每一种情感具有不同的等级,还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如爱与恨、欢乐与忧愁等。“心理摆效应”就是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因此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即如果此刻你感到兴奋无比,那相反的心理状态极有可能在另一时刻不可避免地出现。

12、缄默效应

指在人际沟通中,由于担心对方权威或强迫等压力,人们大都选择缄默或者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

13、海格力斯效应

是指一种人际间或群体间存在的怨怨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其启发人们,人际之间不应该在仇恨上“火上浇油”,而是要学会放下。

14、蘑菇效应

指一个新进入者在一个组织里面临的怀疑、不公等遭遇,以及随后因表现差异而发展成被认可或被忽视的现象。

15、酝酿效应

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往往会由于某种机遇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的现象。


16、“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酸葡萄”心理是指自己努力去做而得不到的东西就说是“酸”的,是不好的,这种方法可以缓解我们的一些压力。比如:别人有一样好东西,我没有,我很想要,但实际上我不可能得到。这时不妨利用“酸葡萄”心理,在心中努力找到那样东西不好的地方,说那样东西的“坏话”,克服自己不合理的需求。

“甜柠檬”心理就是认为自己的柠檬就是甜的,“甜柠檬”是指自己所有而摆脱不掉的东西就是好的,要学会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千万不要轻易说自己这不好,那不如人,不妨试试“甜柠檬”心理学会接纳自己,逐渐增强自信。

17、青蛙效应

从前有一则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 100°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

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刺猬理论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19、马蝇效应

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有正确的刺激,才会有正确的反应。

20、倒U形假说

当一个人处于轻度兴奋时,能把工作作得最好。当一个人一点儿兴奋都没有时,也就没有作好工作的动力了;相应地,当一个人处于极度兴奋时,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世界网坛名将贝克尔之所以被称为“常胜将军”,其秘诀之一即是在比赛中自始至终防止过度兴奋,而保持半兴奋状态。所以有人亦将“倒U形假说”称为“贝克尔境界”。

[慢书房微瑕区专区]


本文标题:心理学:心理学中的“瀑布效应”(心理学:心理学中的“一直效应”)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xinli/188135.html

本文阅读98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