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减肥

全球超50%的人体重超标!做对这5件事,让减肥更简单

小龙女 2023-11-02 08:34:40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超重和肥胖是影响健康的重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280万人死于超重或肥胖。世界肥胖联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若不采取任何预防、治疗等干预措施,在2035年,世界将会有超过一半的人口超重或肥胖

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多种疾病相关。随着医学界对于超重和肥胖的认知不断加深,包括药物、手术生活方式干预等多种治疗措施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此前,《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和美国内科医师学会举办了内部研讨会,讨论目前超重和肥胖症干预所面临的临床挑战,本次研讨会的要点内容发表于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本文结合相关研究,与您一同了解关于肥胖症治疗的那些事。


△ 来源: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01

正确看待肥胖症,像管理慢病一样管理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主要与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肥胖症可遗传,有家族史的人群罹患肥胖症的风险更高,因此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很有必要。此外,肥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都应像慢病管理那样管理肥胖症,例如,当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时,我们并不会停止高血压管理,同理,当肥胖症患者达到目标体重时,我们也不应该停止体重管理。与其他慢性病相似,肥胖症也可能随着时间发生进展,需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提出了超重/肥胖成年人临床肥胖症干预方案,希望帮助患者达到理想体重。


△ 来源:参考资料 2

02

肥胖症需要更合理的衡量指标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肥胖症的重要指标,但BMI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不同族裔、不同性别的人群,BMI特征并不能一概而论。而且,BMI无法直观反映身体结构和肌肉质量,比如,有些人BMI在正常范围内,身体脂肪率很高。仅依靠BMI指标,可能会大大漏诊肥胖。近日,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若使用腰围联合BMI,与仅凭BMI诊断相比,漏诊的肥胖成年人比例降低了近一半,若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XA)体成分分析,评估发现的美国成年人肥胖人数是BMI评估发现的两倍。研究人员建议将BMI与其他有效的衡量指标结合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内脏脂肪、身体肥胖指数、身体成分、相对脂肪量、腰围和遗传/代谢因素。

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BMI的部分局限性,更适合亚洲人的BMI标准也被提出,不过研讨会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仍需要更好地衡量肥胖症指标。

03

肥胖症的治疗仅靠饮食运动是不够的

近日,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的一项研究纳入了1800多万美国超重和肥胖症患者,发现尽管大家都知道有效减重可获益,但仅有1/10的人能达到减重5%的目标。此外,还需要考虑如何维持体重不反弹的问题。数据显示,约80%的患者体重会在5年内逐渐反弹到减重初始状态。

因此,对于肥胖症患者而言,仅依靠饮食改变和运动不太可能获得长期益处,无论是哪种强度的生活方式干预,仅有10%~25%的患者能够减重≥10%并长期维持,其余患者需要增加其他干预措施,才能达到减重目标

目前,已有多款减重药临床研究数据公布,如retatrutide、tirzepatide、司美格鲁肽等均达到了很好的减肥效果,值得期待。此外,减肥手术也是安全有效减重方式,不仅能够使患者体重持续降低,还可以减少患者食欲。不同于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手术是让患者食欲下降而自愿少吃,从而达到减重目的。目前,约85%的减重手术所采用的术式为袖状胃切除术(SG)和Roux-en-Y胃旁路术(RYGB)。一项来自中国人群的研究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中国患者减肥手术后体重显著减轻,并发症风险明显降低!

因此,随着减肥药物和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改变生活方式应成为多种干预措施的一部分,将健康生活方式视为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必要条件,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减重的目的。

04

肥胖症患者与医生共同决策治疗方案

正如前面所介绍,减肥药和减重手术都在快速发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需要肥胖症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参与和决策,患者需要了解关于治疗方案的预期获益和风险等信息。

05

肥胖症需要多学科治疗

肥胖症的治疗涉及到多学科,可能需要初级保健医生、肥胖专科医生、外科医生、营养师、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等共同参与。初始的治疗强度需要考虑到肥胖的严重程度和已有合并症的情况。考虑到罹患肥胖症的人越来越多,各学科在患者教育方面应更加注重预防和关注肥胖症的发生。

最后,研讨会小组成员表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有效治疗超重和肥胖的时代。不断提升对于肥胖症病理生理的认知,将有助于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 Laine C, Wee CC. Overweight and Obesity: Current Clinical Challenges. Ann Intern Med. 2023 May;176(5):699-700. doi: 10.7326/M23-0628. Epub 2023 Mar 14. Erratum in: Ann Intern Med. 2023 Jul;176(7):1016. PMID: 36913692.

[2] 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5):609-626

[3] Kompaniyets L, Freedman DS, Belay B, et al. Probability of 5% or Greater Weight Loss or BMI Reduction to Healthy Weight Among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JAMA Netw Open. 2023;6(8):e2327358.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27358

[4] ENDO 2023. Abstract OR10-01. Presented June 16, 2023.

[5] World Obesity Atlas 2023. Retrieved March 6, 2023 from https://s3-eu-west-1.amazonaws.com/wof-files/World_Obesity_Atlas_2023_Report.pdf

[6] Papamargaritis D, le Roux CW, Holst JJ, et al. New therapies for obesity. Cardiovasc Res.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ID:HealthHorizon)授权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本文标题:全球超50%的人体重超标!做对这5件事,让减肥更简单

本文地址:http://www.128870.com/jianfei/183205.html

本文阅读89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酷生活网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